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

美國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由爸爸帶大的孩子往往更聰明,智商更高


作為爸爸,不應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到孩子媽媽身上,而應主動承擔起教育的主要責任。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爸爸們總是有意無意地把教育孩子當作媽媽的事,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爸爸總是容易把問題和責任推向另一半,覺得是媽媽沒把孩子教育好 。 其實這是很不公平的,孩子如果沒有教育好,爸爸應承擔主要責任。 孔子說:“子不孝,父之過;子不學,師之情”。

在歐洲經常可以看到遣樣的場景:年輕的爸爸抱著孩子在超市購物,或者和媽媽一起,一個推車,一個抱孩子,其樂融融。 中國家庭傳統是男主外女主內,媽媽幾乎負責了孩子的全部事務,爸爸在孩子童年期教育中則基本處於“缺席”狀態。 經常聽媽媽們抱怨,文夫每天就是忙,忙著工作,忙著應酬,忙著上網,就是沒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 那麼,作為爸爸,你應當意識到孩子需要爸爸,而主動參與進家庭教育中來,並能靜心地融入其樂融融的親子空間。

在一個家庭中,爸爸如能主動承擔起教育責任並對孩子用心教育,教孩子往往比媽媽教得更好,並且更省力。 男人一般原則性強,比較果斷,執行力強。 在教孩子時較少變來變去,決定怎麼做時,往往比較堅決。

孩子往往在爸爸的這種教育下,會少走很多彎路,也會跟隨著爸爸養成諸多好習慣。 曾有名人說過:“一個爸爸勝過一百個教師。“爸爸的真正價值是在不斷變換角色的過程中得以實現的。 不論是當主角還是當個配角,都是孩子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鋪路石。

美國的一些心理學家常常批評喬治。 布希的性格“過於偏執”,認為這和他童年的生活經歷有關。 布希在年輕時會有過一段放浪生活,爸爸忙於政務,家裡都是母親芭芭拉說了算,小布希渴望得到爸爸的指點卻又得不到。 可以說,爸爸角色的缺失,是其早年不正常生生活的重要根源。

美國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由爸爸帶大的孩子往往更聰明,智商更高,在學校中和社會上也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一般來說,爸爸通常具有獨立,自信,勇敢,堅強,開朗,大方等個性特徵。 孩子在與爸爸的不斷交往中,既能潛移默化地感受著父愛,又能模仿,學習爸爸的言談舉止。

調查顯示,每天抽時間陪伴孩子的爸爸,他們的孩子都比較外向,親和力強,在與同伴的交往中也往往更多的表現出“組織者”的形象。 爸爸是孩子重要的遊戲夥伴,也是孩子積極情感的滿足者。 一般來說,媽媽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多會選擇做一些安靜而缺少變化的“小遊戲”,比如手指遊戲,念童謠等;而爸爸則會更多地與孩子玩運動量大而刺激的“大遊戲”,比如追逐跑,騎大馬等。 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更喜歡與爸爸玩。 研究表明,母愛與父愛對幼兒的智力影響是有差異的。媽媽會較多地從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引導孩子認識周圍環境,學習交流方法,遵從社會準則;而爸爸則會通過與孩子共同操作,探索多種形式的活動等方式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以促進孩子求知欲、好奇心的發展。

所以,作為爸爸,需要從媽媽的背後走出來,與妻子一同擔負起照顧,養育孩子的責任。 作為爸爸,首先要做的是盡力在孩子面前誇獎,讚揚自己的妻子,同時夫妻倆還應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應有的愛慕行為,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家庭是多麼地溫暖。 爸爸應經常抽出時間與孩子一起聊天,通過這些最基本也最平常的交流使自己瞭解孩子,讓孩子瞭解自己。 同時根據孩子的情況隨時作出適宜地教育和引導,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一個健康的精神世界。

有些做爸爸的,常說工作忙,根本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 其實,孩子並不需要你每天花很多時間和他玩,只要用固定的時間和他談心,如晚餐時,送孩子去幼稚園的路上,你都可以和孩子對話交流。 在努力工作的同時,關注家人;特別忙的時候,打個電話,也能讓孩子體會到你的關愛。

爸爸忙於工作“爸爸,我向你借一天,陪我玩一次,長大後我會還你100天。”這是一個孩子向爸爸的訴求。

他的爸爸是一個長途汽車司機,每天早出晚歸,有時甚至一連幾天不回家。 從孩子記事起,就一直過著沒有爸爸的生活。 爸爸忙工作,從沒陪孩子過過一次兒童節,甚至忘記了兒子的生日。 孩子說:“六一兒童節那天,看著別的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一起開心的樣子,我就恨爸爸。

我想問爸爸,難道地球離了你真的就不轉了嗎?” 爸爸哪去了? 負擔著養家重任的爸爸們說:“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這一現象反映出當代家庭教育的普遍問題一父教的缺失。 很多爸爸忙於工作,認為揮錢養家是自己最大的功勞。  “我為了養活一家,拼命地工作,賺來的錢不僅給孩子吃飯,還供他上學,所以我當然已經盡到育兒的責任了。”嘴上雖然沒有說出來,但心裡卻這麼想著的爸爸也許不在少數。 如果爸爸不能去工作,便沒有了收入,全家人的生活就無法維持下去,所以,上面的話似乎也能夠成立。 但是,教育孩子這件事,是在家庭生活正常進。

行的前提下才得以成立的,儘管已經掙錢養家,但還不能算盡到了當爸爸的責任。 實際上,教育孩子是與孩子發生具體關係的一種日積月累的工作。 所以,如果不親自接觸孩子,即使不厭其煩地對孩子說“爸爸為了你一直在拼命地工作”,也不會打動孩子的心。

這份“功勞”在孩子眼裡遠遠比不上爸爸對他的關注。 現代社會,孩子麵臨更加複雜多元的成長環境,同時,越來越多的媽媽也開始走出家庭,承擔各種各樣的社會角色。 單純地依靠媽媽來養育孩子,一方面不符合現代家庭功能的變遷需要,另一方面也不利於孩子男性氣質的獲得。

上海一份最新的調查資料顯示:近年來,爸爸在家教中的介入呈增多的趨勢。 二十年前,如果一個爸爸拿奶瓶,洗尿布,在家帶孩子,可能會被周圍所有人嗤之以鼻,認為是沒出息,但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爸爸在與嬰兒交流時會採取一種比媽媽更為行動化的方式,例如他們喜歡把男孩子高舉又放下;把自己想像成飛機,讓孩子坐在上面玩等。 這類刺激和媽媽的溫柔撫慰完全不同,有利於孩子獲得男性的氣質和處事方式,促進多元化的發展。

爸爸是高山,媽媽是大海,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各有優勢,必須做到陰陽互補,平衡,防止出現”陰盛陽衰”的現象。 爸爸們以工作忙為由,把教育的責任推給媽媽,讓媽媽管孩子,其實這樣做不好。 若孩子心裡感到爸爸對他不負責任,有事時也不向爸爸徵求意見,爸爸的威信就會越來越低。 夫妻兩人有分工可以,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一致,不能把責任推給對方。 夫妻雙方都主動教育孩子,孩子才會感到爸爸媽媽對自己很上心。 缺少父愛就如同孩子成長中缺鈣,因此,爸爸們要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責任,用父愛支撐孩子的成長。

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四居的總統。 他不僅治國有略,而且教子有方。  “對兒子,我不是總統,只是爸爸。”羅斯福的這句話會在美國人心中產生過不小的震撼,這也是他一貫遵循的教子原則。 難道我們很多做爸爸的人,比總統還要忙嗎? 所以,作為爸爸,需要有一顆愛心,愛妻子,愛孩子,愛家庭,這才是有責任心的體現。 只有這樣,他才會不辭辛苦,忙裡偷開,把一切可利用的時間都利用起來,掌握親子交流的技巧,更好地教育孩子。

在雙休日或其他閒眼時,爸爸也要承擔養育責任,比如帶孩子出去玩,陪孩子去上興趣課等。 作為媽媽,應發揮爸爸照料和陪伴孩子的優勢,激發他對孩子的責任心,比如讓他和孩子一起動手做手工,修理各種小工具,帶孩子去博物館,陪孩子一起運動等。

平時適當分配給孩子爸爸一些家庭事務,比如幫孩子穿衣,整理玩具等。 不要害怕粗心的爸爸對孩子照料不周,多鼓勵爸爸和孩子交流,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主性發展,確立一種觀念:爸爸的男性教養模式,對於孩子性格的全面發展是有益的。

作為爸爸,幫助妻子照顧好孩子實際上就是對她最大的支持。 你和孩子其樂融融地在一起,她幹著家務也會感覺心裡甜甜的。 當然,教育孩子的責任,要由爸爸媽媽共同承擔,哪一位都不能輕棄自己的責任。 爸爸和媽媽要為對方承擔教育創造條件,不應單方獨欖大權”。只有在爸爸媽媽共同承擔教育責任,對孩子的教育和諧互補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全方位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



2020年5月15日星期五

刮痧療法—兒童腦功能輕微失調

目錄
刮痧部位

腦功能輕微失調或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症,又稱兒童多動症,多動綜合症,或註意力不足症。

主要症狀為

1)注意力渙散,易被外界環境干擾

2)活動過多,每時每刻忙碌不停,但動作不能持久。 

3)情緒障礙,自我克制力甚差,容易激動和狂怒  

4)學習困難,本病患兒大部分智力正常或接近於正常,但因注意力不能集中,故大部分患兒學習成績較差或不穩定 

5)知覺與認識能力障礙,患兒可出現視聽覺障礙,視一一運動障礙和誦讀,拼音,書寫及言語表達方面的困難



2020年5月11日星期一

兒童的道德發展分為三階段


很多時候,面對著能走會跑的孩子,我們最常掛嘴邊的倆字便是“不要”。 不要跑太快,會摔倒;不要玩水,會感冒;不要玩遊戲,去寫作業等等。 其實,在無意之中“不要”成了我們對孩子說的最多的詞語,我們把自己的成長經驗灌輸給孩子,想讓他們去明白正確和錯誤,可是孩子並沒有經歷過,這個“不要” 成為他們的束縛。


瑞士發展心理學家尚. 皮亞傑(Jean Piaget)

兒童的道德發展分為三階段:

Ⅰ)  從零到五歲「無律期」,不懂規則、沒有價值判斷。

Ⅱ)  從六到八歲「他律期」,可以遵守外部及大人的規定。

Ⅲ) 九歲後進入「自律期」,孩子在抽象思考與邏輯能力開始發展,當思考能力提升,孩子便會開始對於倫理、正義等都有不同的思辨。


在這個過程中大腦之間的聯繫和整合尚未成熟:

1)  第一個期:0-5歲

這個時候的寶寶學會吃飯,學會走路,學會說話,他們開始感知這個世界,對外界一切充滿好氣,有時候孩子的很多回答都是不,不吃飯,不想睡覺,不想乖乖待著,而我們常常以不要的口吻讓他們“乖乖聽話”。

這個時期的家長要做到這幾點:

Ⅰ) 讓孩子做選擇

比起讓孩子做家長指定的事情,不如給孩子多一點選擇,吃飯上可以選擇吃哪個主食,準備睡覺讓他選擇自己躺床上或是講故事,有時候孩子會跳出兩個選擇給出另一種答案,做好引導讓孩子明白只能在這兩個選擇中選出,也讓孩子懂得你在尊重他的意見。

Ⅱ) 少用“不要”做溝通

把我們常常對孩子的“不要”盡量減少,這樣命令的口氣和孩子的交流溝通早晚是會失效的,比起你不要亂扔玩具,換成玩好應該要放好更能讓孩子接受。 要記住“以暴制暴”是最不管用的,你的一點改變,孩子會有更大的改變。

Ⅲ) 給孩子時間

雖然孩子在你眼中除了讀書之外的所有事情都是在“玩”,但是你的喊停也需要給他們一點反應時間。 比如看電視,你可以提醒寶寶你已經看了20分鐘電視,再看5分鐘準備回房睡覺。 這樣給孩子一個緩衝的準備時間,也能夠讓孩子養成時間觀念。

2) 第二個時期:7-9歲

在這個過程中學齡孩童的面對四大壓力:

Ⅰ )  學業加重的壓力

Ⅱ ) 對生理轉變不安的壓力

Ⅲ ) 自我意識抬頭、想擺脫保護的壓力

Ⅳ ) 對同儕關係愈來愈重視的壓力

孩子在這階段,看事情容易只看到其中一個點,而不能看到整個面。他們無法完整的理解整個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只會把一個點當做整個面來反應,情緒的處理不成熟,所以當受到挫折時,就以負面情緒來對應。

孩子看待事物的眼界有限,需要的家長的引導,所以這個時候的家長要多多留心孩子的變化,經常和孩子互動和溝通,不要馬上打斷孩子說話,可以聽他們陳述完一件事情,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了事情后和孩子進行好好的溝通。

3) 第三個時期:12-17歲


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發生了變化,他們對事物的觀點和考慮變得更多樣,除了有許多好奇與冒險心,還有更多的行動力與自主性,反叛性相對的也呈現出來。 在這個時期,作為父母,如果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麼,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

在這個時期,家長更要做好和孩子的溝通,能和孩子成為“朋友”可以參考下面幾點:

Ⅰ) 給孩子一個獨立空間

給孩子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多一點尊重,小事不計較,大事一定要溝通清楚,能夠減少嚴肅的談話次數,可以集中一起談,而在溝通的時候盡量簡單,讓孩子能夠專注去聽,也 讓他們能夠理解事情處理的不足和懂得該如何解決。

Ⅱ) 更多和孩子成為朋友

孩子更加渴望自己被肯定,所以家長要給予孩子表揚,鼓勵,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比起批評更多給予一點鼓勵,了解孩子這個階段喜歡的事物,可以作為切入點和孩子親近一點,增加互動的話題,平等對待。

孩子能夠擁有主見,有自己的獨立想法,告別依賴父母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如果他的方向正確,我們可以讓他們大膽的去嘗試,去感受,去經歷,如果是錯誤的, 我們能夠加以引導,陪孩子一起爬起來。



2020年5月4日星期一

中醫【 五個系統療法 自閉症 】


通過分析自閉症的臨床症狀,自閉症患兒的關鍵特徵有興趣狹隘、目不對視、性格封閉、重複行為、社會交往能力有缺陷、語言交流障礙。 比如,他們多會自言自語,或跟著別人鸚鵡學話,所以不能正確用語言和人交流。 中醫認為,其語言發育遲緩和語言交流能力低,與心、肝、腎三臟有很大的關係。 因此,中醫治療和調理小兒自閉症的方法多種多樣,有養心、益腎、疏肝、利膽、補腦益智等等。

中醫認為自閉症和人體的三個臟器有關

Ⅰ)  心:心主君火、心主神明,舌為心之苗,語遲和心有很大的關係。

Ⅱ) 肝:肝主筋,開竅於目。 肝陽上亢或者肝陰虛,很多自閉症的孩子有目不對視,目光交流很差,眼睛是和肝有一定的關係。

 Ⅲ) 腎:腎主骨和髓,開竅於耳。 自閉症患兒經常是聽而不聞,不管別人的事情,重複一些無意義的、刻板的行為。 很多家長帶孩子就診於耳鼻喉科,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聽不見,聽而不聞。 其實不是。


中醫【五個一系統療法】


『五個系統療法』
湯 + 推 + 音 + 貼 + 針



1)   湯



浮脈甘草大棗湯

浮麥甘草大棗湯是治療狂躁的經典湯品
原方:甘草9克, 小麥9~15克, 大棗10枚,加入600毫升水煮沸。 在原方的基礎上,加菖蒲丸和豬心,可用於治療小兒自閉症。


日常可以煲促進言語發展,寧神定志的湯,比如以牛心、小麥、大棗桂圓、炒酸棗仁、石菖蒲為原材料。 其中,石菖蒲對語言障礙有改善作用,中醫有一個經典的方叫石菖蒲丸,有幾千年的記載歷史。

石菖蒲治療語遲:當孩子五六歲了還不能正常說話,這種就叫“語遲”,該病和心、脾、腎有關,可用石菖蒲丸,有醒腦開胃的作用,這一味 藥是主藥,和豬心煲湯在一起,味道甘甜,不苦。


2)  推拿



自閉症的小兒推拿,可主推心包經、肝經和腎經,腎經取穴就取太谿穴,補腎水,水不涵木,肝風內動,孩子脾氣暴躁,煩躁不安,一般都 是補腎水,滋肝陰,降肝火,平肝息風。 還有肝經的太衝穴,還有心氣虛弱,主要取內關穴。



3)  五行 五音 音樂治療




通過觀察發現,70%到80%的自閉症孩子喜歡音樂,通過聆聽佛經音樂、斯美塔娜的《伏爾塔瓦河》、亨德爾的《水上音樂》、肖邦小調夜曲等,從動 到靜皆有。 還有中醫五行音樂,中醫五音療疾,一般選補腎的羽音和疏肝的角音,加上補心的智音,交替聽,調理孩子的七情五志(喜怒憂思悲恐驚)  。

每天4-6次,每次20-30分鐘。




4) 耳穴貼




耳穴貼壓方法:安爾碘常規消毒耳穴後,將粘有磁珠的小方形膠布貼敷於耳穴上,以單手拇、食指間歇按壓磁珠,手法由輕到重,使耳廓產生酸 脹、灼熱感。 囑患兒自行按壓磁珠,年齡小、不能配合者由家長代為按壓,每日不少於3次。 每次貼壓單耳,隔日交替,10次為1個療程。


5)  針灸




針灸是中西醫結合定位治療,根據大腦的功能和體表投影的區域定位,比如說這些孩子言語交流障礙、情感障礙、互動​​障礙。 劉教授本人從1992年開始進行頭針治療小兒自閉症,一般是取穴四神聰、百會穴等。 四神聰是提高兒童智力、改善記憶很好的一個主穴。智七針, 四神衝配上神庭穴等,一共是7個提高智商的頭針,因為孩子情感 障礙,和父母、陌生人一視同仁,沒有什麼情感互動,很容易發脾氣,稍微不滿意就大哭大叫,中醫會取穴定位在“情感區”——大概在印堂上心旁邊0.5寸的區域。 如果孩子出現語言交流障礙,還可以定位“言語區”,加上顳三針和廣中醫靳瑞教授的靳三針。



自閉症患兒康復三角





Ⅰ)  小兒神經科醫生/心理醫生(醫學輔助治療)
Ⅱ) 患兒家長(生活自理能力訓練)
Ⅲ) 自閉症患兒康復專業醫師特殊教​​育(結構化教育)

家長、醫生、患兒的三方積極互動,是一切治療的基礎!



爸爸媽媽不可不知讓孩子參加課外活動的重要性

  目录 爸爸媽媽不可不知讓孩子參加課外活動的重要性,不僅可以增長了見識,還可以讓其成熟、懂事。同時有助於孩子,在申請學院、大學、面試實習等目標時,學生的技能和潛力往往只能透過課外活動來體現。 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家長和學校的關係關係 透過課外活動,可以提升良好的師生、家長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