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9日星期四

成長八階段

 目錄

南無阿彌陀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克森,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髮展理論把人類自我意識發展分為八個階段:

每個階段都有特殊社會心理任務,八個階段的發展順序由遺傳決定的,而每一個階段是否能順利度過卻是由環境決定的,所以每一個發展階段都不容忽視。

 每個人從出生以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都應該尊重個體每一個階段的發展規律。

埃里克森將自我意識發展分為以下八個階段: 

第一階段:嬰儿期(0~1.5歲)建立信任感

很多人認為嬰兒只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寶寶,吃飽不哭就行了,然而專家指出:嬰兒3-5個月便知因果關係;5-7個月便明白了空間關係;7-9個月便明白物體恆存;9-12個月便已經擁有了短時記憶。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在嬰幼兒時期,愛和陪伴比教育更重要。 嬰幼兒在這個階段更重要的是建立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父母對孩子的照顧與呵護越多,越能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對世界產生好的“初印象”。

第二階段:兒童期(1.5~3歲):人生的第一反叛期

這個時期的兒童已經掌握了走路和說話等技能,開始對外界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2歲半左右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從寶寶要吃飯改成了“我”要吃飯,把自己看成了“小大人”動手能力增強,處於自我階段,儘管不太會自己吃飯,也要自己拿勺,包括堅持自己排便,選擇喜歡的衣服和玩具等。

父母的幫忙反而會讓孩子出現不滿情緒,這就是典型的人生第一反叛期。

這個期間,父母應該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尊重孩子的自我發展能力,既不過於參與也不過於嚴厲,多給孩子一些自己動手的時間,對於做的好的地方給與及時的讚美和鼓勵,有利於孩子形成意志的品質。

第三階段:學齡初期(3~6歲):培養幼兒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

幼兒在3歲以後,在生活和行為上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思維更加具體化,抽象概括能力開始發展,雖然獨立能力還很弱,但是模仿能力卻很強,在幼兒園裡,看見別人玩什麼,自己就玩什麼,變得好問,好動,好探究竟,每天掛在嘴裡最多的就是“為什麼啊”“這是什麼啊”,對外界充滿好奇心。

在這一時期對於幼兒表現出的各種探究行為父母都要給與鼓勵,使幼兒形成主動性,這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

第四階段:學齡期(6~12歲): 學會勤奮克服自卑

這一階段的兒童開始接受學校的正規教育。

 學校是訓練兒童適應社會、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地方。

如果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學習課程,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

 當兒童的勤奮感大於自卑感時,他們就會獲得有“能力”的品質。

 埃里克森說:“能力是不受兒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練技能和智慧。”

第五階段:青春期(12~18歲):青春魔鬼期,也是人生第二反叛期

在這段時期裡面會出現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一方面青少年本能衝動的高漲會帶來問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和社會的衝突而感到困擾和混亂。

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會集體中所佔的情感位置。

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機理論用於解釋青少年對社會不滿和犯罪等社會問題上,他說:如果一個兒童感到他所處於的環境剝奪了他在未來發展中獲得自我同一性的種種可能性,他就將以令人吃驚的力量抵抗社會環境。

 在人類社會的叢林中,沒有同一性的感覺,就沒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寧做一個壞人,或乾脆死人般的活著,也不願做不倫不類的人,他自由地選擇這一切。

第六階段:成年早期(18~40歲):親密感的需求和孤獨感的衝突

成年早期指18-24歲,在這個階段裡面,思想和行為都趨於成熟,男性在這個階段主要是尋找性器官的快樂,女性更多的是尋找感覺和被接納,,最容易產生的危機就是親密對孤獨,要和異性建立起親密關係,只有確保自己的同一性,才能在與別人的真正共享中忘卻自己。

 如果一個人在此階段形成的有愛親密勝過孤僻疏離,就會形成愛的品質。

 埃里克森把愛定義為:“永遠抑制內在分裂技能的互相獻身”。

第七階段:成年期(40~65歲):生育對自我專注的衝突 

成年後期指的是40-65歲,在這一時期,男女成人已經建立了家庭,人們不僅要生育孩子,同時要承擔社會工作,關懷下一代的健康發展,他們進入到繁衍停滯階段。

 他們的興趣開始擴展到下一代,如果一個人的繁衍感高於停滯感,那麼其人格中就形成了關心的品質,具有這一品質的人,能自覺自願地關心他人的疾苦和需要,能給他人以溫暖和愛,反之,就形成了自私的品質。

 第八階段:老年期(65歲以上):自我調整、沮喪和絕望期

65歲至死亡稱為老年期,通常把老年看成是身心衰老時期。

 他們喪失了體力和健康,他們失去了工作,減少了收入,隨著時間的流逝,還可能喪失了配偶,親戚和朋友。 對此他們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和適應,所以被稱為自我調整對絕望感的心理衝突。

 埃里克森認為:老年人必須做出身體和社會的適應,保住潛能,用於維繫生存甚至智慧的鬥爭,這種鬥爭稱之為自我整合對失望。

如果一個人的自我調整大於絕望,他將獲得智慧的品質:“以超然的態度對待生活和死亡”。

前七個階段都能順利度過的人,是有幸福生活和有所貢獻的人,他們有完美感和充實感,這種人在回顧往事時,自我是統合的,實現了健全的人格,完成了每個階段的任務,逐漸實現了健全的人格。



南無阿彌陀佛

若有任何人採用我們的照片,影片和網站進行“詐騙”,欺騙讀者/善心人士錢財,進行任何違法行為或進行任何旁門左道的東西,個人因果各人承擔,個人福田各人種。我們全家絕對。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佗佛!南無阿彌陀佛!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親子活動之六稱為“隨著音樂起舞”

 目錄

南無阿彌陀佛

隨著音樂起舞是我家最喜歡的活動,我們經常這樣做。 隨音樂起舞非常容易,無需花時間進行設置或準備,通過舞蹈能對兒童進行德、智、體、美綜合教育的重要手段。

其特點是邊歌邊舞,形象直觀,易於被兒童理解和接受。 舞蹈對兒童的身體素質、情感、審美、注意力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明顯促進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培育孩子們良好的姿態以及高貴的氣質,增強孩子身體的協調能力,培育身體對節奏的敏感性,給孩子美和藝術的熏陶,開發他們的藝術潛能。

除此之外,通過舞蹈還能培養和增強兒童的注意力、模仿力、表演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等,提升兒童的學習效果,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為孩子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這在是家中最簡單的體能訓練運動,同時也非常有趣。

一旦音樂開始播放,我們就隨著有趣的歌曲跳起舞來。 經過幾週最棒的鍛煉計劃後,我發現孩子的運動技能也漸漸地提升,笑逐顏開。

因此,如果您正在尋找一種有趣的方式與孩子進行鍛煉的話,不妨尋找一些有趣的音樂和舞蹈,這是一頁非常有趣的親自活動之一。




南無阿彌陀佛

若有任何人採用我們的照片,影片和網站進行“詐騙”,欺騙讀者/善心人士錢財,進行任何違法行為或進行任何旁門左道的東西,個人因果各人承擔,個人福田各人種。我們全家絕對。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佗佛!南無阿彌陀佛!


2021年8月3日星期二

親子活動之五稱為“踢腿”

目錄

南無阿彌陀佛

當我們細心地去觀察孩子的運動技能時,踢腿是逐漸進步這,就像大多數其他運動里程碑一樣。最初,孩子們會用腳敲擊面前的球,一隻腳幾乎不會離開地面,而另一條腿則穩定下來。當孩子在學會走路後不久可能會嘗試踢東西。

大概孩子在 3-5 歲之間,我們發現身邊的孩子們開始可以用更大的力量、方向和手臂和腿之間的協調來踢球(當右腳踢球時,左臂向前擺動,反之亦然)。在這個段年齡的孩子通常比較喜歡把球踢向玩具塔,比如:“硬紙板,幾乎試圖將它們擊倒。” 看著球和塔之間的距離擴大,因為他們逐漸能夠踢得越來越遠,心裡感會到太有趣了!

直到 5 -6 歲時,孩子應該能夠協調他們的身體來迎接和踢的能力,從遠處滾來的球。在最初的幾次嘗試中可能會令人沮喪,但是一旦他們將其擊倒,這些球就會立即飛回您身邊。

一般上,孩子們通常會從“腳趾踢”(用腳趾推動物體)開始,這不會使物體走遠。對於力量和距離,孩子會逐步用他們的步伐踢物體,這和孩子們的發展階段過程有關。

進一步發展後,孩子將學習會用腳內側(大腳趾和中足側面之間的區域)踢球,這也很有用,因為它可以讓踢球者控制物體就像投擲一樣,踢腿移動物體。這與投擲不同,踢球者擊中物體,有助於幫助孩子們建立眼腳協調能力,以便為踢球和接觸球做好準備。

空閒時,我們不妨在家和孩子共同進行一種包括“踢腿”的有趣活動:

雞蛋籃子: 在這個遊戲中,呼啦圈就是籃子

目標是,僅用腳將盡可能多的雞蛋(氣球)放入籃子(箍)中!鼓勵孩子只用腳內側來更好地控制(就像踢足球一樣)。看看誰的籃子裡得到的雞蛋最多,就是勝利者了!




南無阿彌陀佛

若有任何人採用我們的照片,影片和網站進行“詐騙”,欺騙讀者/善心人士錢財,進行任何違法行為或進行任何旁門左道的東西,個人因果各人承擔,個人福田各人種。我們全家絕對。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佗佛!南無阿彌陀佛!


爸爸媽媽不可不知讓孩子參加課外活動的重要性

  目录 南無阿彌陀佛 爸爸媽媽不可不知讓孩子參加課外活動的重要性,不僅可以增長了見識,還可以讓其成熟、懂事。同時有助於孩子,在申請學院、大學、面試實習等目標時,學生的技能和潛力往往只能透過課外活動來體現 。 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家長和學校的關係關係 透過課外活動,可以提升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