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3日星期二

讓孩子愛上老師,孩子才會學習好



感恩孩子來當我的孩子,這些年的養育與陪伴,讓我看到了好的最好結果。


其實,孩子愛上學,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末學從來沒有給孩子傳遞過學校的負面信息,讓孩子對學校有個歸屬感。


讓孩子愛上老師,理解老師,尊重老師,讓孩子對老師有一種安全感


孩子愛上老師,喜歡老師,發自內心的欣賞老師,孩子才會愛上學,才會認真聽課,才會有專注力,才會遵守學校紀律,不會給老師添麻煩。


其實,我們大人也一樣,當我們討厭這個人,他還在你邊上嘮嘮叨叨說話:“我們同樣是無法聽進去?甚至, 心理會感到特別煩。恨不得對方馬上閉嘴。要不,想盡方法避開對方。”


讓孩子喜歡老師,末學堅持以下這4點:


Ⅰ) 接納老師,理解老師,信任老師,孩子自然喜歡老師


其實每個兒童的思想都很單純,他們沒有好壞的概念。


他們就是和同齡小孩在一起玩,在一起學習。只是,我們大人的焦慮、我們大人的擔心、我們大人對老師的不信任,才會傳遞給孩子們。


發自內心相信老師


說實話,一個老師每天要帶那麼多個孩子,是件非常不容易。 


如果孩子遇到問題,我們學會幾時跟老師溝通。 孩子在學校裡邊就不會給老師添麻煩,在學校裡老師不會無緣無故去懲罰孩子的。


我們對於老師的這份信任和理解,孩子就會自然而然接受每一位老師了。


適時與孩子交流


選擇合適時的時間與地點,與孩子互動交流


比如:“問一下孩子,你們學習些什麼?老師怎麼講?有哪些好玩有趣的事情?”


在孩子的面前稍微提老師下:


“老師教你們的方法真是太神奇了,老師知識很豐富,什麼都知道。 上課真好,老師比媽媽懂得多了。 老師不但會教書,還會唱歌,太厲害了。” 


經過這樣的交流,孩子自然信任老師,也喜歡老師,上課會覺得非常有趣,一點也不枯燥,很自然適應學校生活。


Ⅱ) 讓孩子正確認識老師,不要給孩子傳遞恐懼,感到孩子怕老師


世上沒有完美的人,同樣老師也沒有十全十美,老師也會有情緒,面對那麼多學生,還要在學校教學任務,我們要讓孩子學會去理解老師。


孩子犯錯了


如果老師批評了,我們幫助孩子修正自己的錯誤,老師就不會再批評了。 


這就是,我們對老師的支持與鼓勵。



Ⅲ) 讓孩子發自​​​​內心的崇拜老師


成經有位日本教育家多湖輝分享過一個故事:


“一位植物學家的兒子拿著一株不知名的小草請教老師,但老師不認識。


於是,老師和顏悅色的對他說:“你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植物學家,不防去請教他,老師也想知道小草的秘密。”


第二天,孩子又來找老師:“爸爸說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稱。他還說,老師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時忘記了。”


說完,孩子順手還把爸爸寫的一封信交給了老師。


老師打開信,上面詳細的寫明了小草的名稱和特性,最後還附著一句話:希望這個問題由老師回答,想必更為妥當。


當時看完這個故事,我特別感動,家長是怎樣的身份,再有本事,不可能代替老師。”


所以,我們從小要培養孩子,去認同老師,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知識淵博有趣,那麼孩子就會發自內心的欣賞老師,崇拜老師。 我們給老師最好的禮物不破壞老師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甚至去塑造老師的形象。孩子認同老師,我們也省心。


Ⅳ) 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愛,孩子有安全感


孩子的成長主要來源於兩方面:


① 家庭


在家庭,我們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


② 學校


學校那麼多孩子,老師不可能每個孩子都能照顧到


我們可以在生活當中一些小細節上,讓孩子去感受到老師的愛。


比如:兒童節老師送孩子禮物時


對孩子說:“老師好愛您喔!知道您喜歡畫畫特意選擇了一套“3D Animal Coloring Pad ”送給您 ,好讓您可以在家好好學習塗鴉。”


孩子感受到老師的愛,本來屬於慢熱內向型的他,現在回來和我說:“老師好。”甚至,還親手畫了一張老師的素描畫,來表達出老師在他心中的地位有多麼重要。


讓孩子感受到愛,孩子就會有選擇性的看到了愛的方面。 自然負面的情緒就會忽略。


不管是我們母子關係,還是師生關係,真正美好的關係是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彼此成就。


學校與家庭的聯合其實很簡單:“我們信任老師,老師信任孩子,孩子信任父母,這樣的三角關係,孩子就自然地健康成長!”


2021年3月21日星期日

這樣做會扼殺孩子抗挫力

 目錄


或許你會感到疑惑,先聽我講個故事。


記得當時,正好在玩搭積遊戲,剛好有個孩子的搭積木倒了,便急得大哭,坐在地上說什麼也不做了。 這時媽媽立刻拉下臉:“這有什麼好難過的,不要哭了”。


沒想到孩子哭得更大聲了,於是她耐著性子趕緊安慰說:“加油,寶貝,堅持,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聽到這句話,孩子竟然大力地推了媽媽一下,場面實在難堪,為了趕緊熄滅這場戰火,媽媽不得不繳械投降。


“媽媽幫你,你看這多簡單啊,媽媽做的到,你怎麼做不到呢?”


據家長所言:“孩子的情緒是非常暴躁的。做任何事情遇到困難,或者受挫了之後,就會大哭、打別人、用頭撞牆...孩子的父母都嚇壞了,實在不知道怎麼辦。”  聆聽到這裡,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其實,我們這麼做是在破壞孩子對挫折的「感覺」


比如:“ 為了讓孩子不要哭鬧,或者放任他不管,否定孩子對挫折的「感覺」,久而久之,孩子情緒無法被釋放,就陷入習得性無助。


空洞地給孩子加油打氣,這種鼓勵反而變成一種期待的“壓力”,壓得他喘不過氣,情緒失控。


或者,索性——「我幫你做,你按照我的方法來」……直接剝奪了孩子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體驗,孩子根本沒有機會鍛煉對挫折的「感覺」,更別提這種包辦代替讓孩子最直觀地認為 “原來爸媽覺得我是不行的”。


這樣長久下來,遇到問題孩子會憤怒,“打別人”,實際上是我們無意識讓孩子形成了把“失敗感”歸咎在他人身上的思維習慣。


孩子所有的“脆弱”行為背後,都有對應的心理原理


例如:“ 孩子接受不了失敗,不是輸不起,而是因為孩子們的心理認知發展還沒成熟,他們對一件事的認知判斷能力跟成人是有差異的。


孩子遇到挫折就大哭,並不是玻璃心在作怪,而是因為情緒調節力不夠好,大腦還不具備主動教他們辨別情緒,憤怒時如何控制情緒的能力。


孩子遇事喜歡放棄甚至厭學、輕生,很大程度,是很多爸爸媽媽錯誤的教養方式,讓他們感覺“受傷”,“壓迫”甚至“崩潰”了等。”


如果我們不去了解,就很可能好心辦壞事,強行把孩子拖入“抗挫能力差”的境地。


我個人建議爸爸媽媽平時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多進行互動——“抗挫力遊戲”,幫助孩子建立對挫折的正確認知。


Ⅰ) 同理心原則:

理解孩子的挫折感受,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Ⅱ) 情緒命名法 :

教他識別不同情緒感受,讓他的情緒自控力更加自如


Ⅲ) 延遲滿足法:

培養耐心,讓他堅持做一件事情的時間越來越長  


抗挫力不是與生俱來的


那些內心強大的人,大多是從童年時起,父母就慢慢幫助他樹立了“面對挫折”的正確認知。尤其是在孩子2-6歲,這個時期孩子的比較意識、競爭意識大大增強.....由此產生的不少自然挫折,正是極好的挫折教育時機。


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


通過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我們可以幫助到孩子面對挫折時不再崩潰大哭,漸漸地讓孩子們擁有“嘗試”的信心和勇氣,提升專注力、時間管理能力、自控力和自主學習力自然得到提升。


最重要的是,這些能力會讓孩子受益一生,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就在孩子2~6歲的關鍵期,每一次孩子遇到的挫折中。反之,如果在這個時期沒有得到爸爸媽媽的及時疏導和關注,就容易陷入負面情緒之中,一蹶不振,長大後無法很好地面對挫折,遇到坎坷甚至出現抑鬱、輕生的想法。


因此,如果能夠讓孩子們在童年時期就發展良好的抗挫力,那麼將來孩子的成長會更好,也能適應未來的社會。


2021年3月18日星期四

糾正孩子握筆姿勢的小訣竅


書寫姿勢對孩子的書寫習慣很重要,書寫姿勢包括:身體姿勢和握筆姿勢。如果我們只是關注孩子寫的作業質量,即使字寫得不端正,也不會去排查是否與書寫姿勢有關。 不良的握筆姿勢會給孩子帶來駝背、近視等諸多問題,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學習,今日讓我們一起來先幫助孩子們養成握筆的好習慣吧! 


首先,檢驗握筆姿勢是否正確?



可以對照孩子們每根手指的位置。 在執筆中,每根手指都有它相應的位置和作用,從握筆姿勢的外觀上就能判斷握筆是否恰當。我們可以通過參照以上的“執筆八法”來按部就班的教導孩子們握筆。


每次書寫前,都按照“執筆八法”來規範握筆動作,這有助於我們對孩子的監督,長此以往就會形成良好的習慣。然而,這八個步驟對於孩子來說仍然太過複雜,成年人也很難做到每次書寫前檢查姿勢,更何況對握筆姿勢不重視的孩子​​們呢。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有一些輔助工具就尤為重要的!


Ⅰ) 使用較小的書寫工具



嘗試給您的孩子一支高爾夫鉛筆,殘破的蠟筆、粉筆、蠟筆岩石或握筆器矯正器。這些工具有助於補助孩子們糾正孩子握筆姿勢。


Ⅱ) 襪子握筆法



拿一條舊襪子,切兩個小洞。 讓孩子將襪子穿進手上,拇指和食指穿過孔。 手的其餘部分我們可看到是捲曲縮在一起的。這方法,挺好用的哦!


Ⅲ) Pom Pom握筆方法





打開手掌心,在無名指和小指地下放個小物件,然後兩指夾著它。


Ⅳ) OK 握筆法



讓孩子做個ok手勢,然後稍微打開小圓圈,將鉛筆放在母指和食指之間。 之後,其它手指卷在下面。


Ⅴ) 翻轉方法


將鉛筆放在孩子面前,鉛筆尖指向他們。 用拇指和食指拿起鉛筆,這是緊要的部分。 然後,讓他們輕輕地推動鉛筆,以使鉛筆翻轉到正確的位置。


Ⅵ) 橡皮筋矯正握筆姿勢


橡皮筋的大小粗細各有不同,這必需根據孩子的手掌大小和橡皮筋的舒適度來選擇。橡皮筋的方法可分為3種:

方法(1)


將皮筋套入拇指、食指和中指根部。然後,
筆尖朝上,如圖穿入橡皮筋。將筆180度旋轉,正好將橡皮筋擰成麻花狀。調整筆的長度,握筆即可固定。


方法(2)


將皮筋套在手掌上。
筆尖向下,由手掌方向伸入手指方向。如圖再纏繞皮筋一圈。之後,調整筆桿長度,握筆即可。


方法(3)


將橡皮筋擰成“8”字,套在筆桿上。
從筆桿上拉扯橡皮筋,筆尖與指間的方向保持一致,將手掌套入橡皮筋。之後,再調整筆尖長度,食指與筆尖持平,這一距離大約為執筆的恰當長度。握筆即可。


有時候,筆桿太滑沒辦法固定握筆,這時候怎麼辦呢?

 



這時,我們可以用橡皮筋纏繞在距離筆尖一寸左右的距離,就可以防止孩子的手指貼到筆尖上。無論是“執筆八法”的按部就班規範握筆姿勢,還是使用補助小工具簡易約束握筆,都需要一個過程,正確的方法大概21天會逐漸養成習慣,趁著開學不久,我們快快來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握筆技巧吧!



2021年3月13日星期六

如果讓孩子愛上學習呢?

 目錄



有人曾用胡蘿蔔和兔子來比喻孩子的學習。 伸手把胡蘿蔔放在兔子麵前,兔子不斷地往前跑。 比如說:“父母對孩子說,你為什麼要好好學習呢?因為這樣才能進重點學校,將來才有好的工作,有好的收入。” 

這,是一種境界。 但是,有個更好的狀況是,即使沒有胡蘿蔔,兔子也會往前跑。

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隻兔子本身就熱愛奔跑!

它覺得在奔跑當中獲得很多的成就感,不管胡蘿蔔或其他外界的誘因存不存在,它都會自動自發地往前跑去。 這就是最佳的學習境界。

那麼該如果讓孩子愛上學習呢?

首先,我們要改變自己的心態。 記得末學年幼時,某些家長會以孩子的考試分數、班級排​​名、學校名義來評判孩子是否熱愛學習,但這其實是不對的。 成績優秀的不見的全部賺的錢比人多,成績差的不見的不成才。 正所謂:“行行出狀元,聰明和智慧是兩回事。聰明是一種生存的能力;而智慧則是生存的一種境界。”

我們把學習焦點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就是為了教導孩子,他做的所有學習,都是為了取得這些外在的肯定。 換而言之,也就是在培養為胡蘿蔔而奔跑的兔子。

但是,如果我們能教孩子,把學習焦點放在學習的成就感上,感覺就會截然不同了。 其中的差別,在於不把孩子跟別人比,孩子只該跟他自己比較,多學了一些知識,自己就有所進步,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如此一來,孩子在從獲得知識當中,得到很大的滿足感和成就。 這麼做,就會培養出熱愛奔跑的兔子。


例如:當孩子拿了一張39分的數學成績單回來...


把學習焦點放在學習成績上的家長,就會暴跳如雷地說:“你怎麼考的這麼爛?真你丟臉!”

而把焦點放在學習成就感上的父母,就會這麼說:

“這次你考了39分,表示大概還有部分的內容,是你還不知道的,爸媽和你一起坐下來,看看這部分是什麼,怎麼樣才能幫助你把不懂的地方搞懂 。”

這麼一來,孩子就有了獲得感,並將關注點放在接下來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更好,就會持續熱愛學習,繼續努力。

關注和強調孩子真正獲得了什麼,就是在培養孩子發自內心的學習熱忱,孩子才能樂在學習而發揮潛力,取得他真正應有的學習水平。

孩子學習不好,不是因為智商不足,而是因為情商不夠

很多時候,孩子學習不好,不是因為智商不足,而是因為情商不夠。
智商,是學習好的基石,而這個基石,從心理統計學上來說,對大部分人是一樣的。

而情商,則是學習好的加速器。

在國外,從1994年開始就有學校設置了專門的情商課程,培養兒童的情商。 結果發現,情商課程的推出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在設置情商課程的學校中,50%的學生成績得到顯著提高,同時,學生不良行為平均減少28%,輟學的學生平均減少44%,其他 違紀行為平均減少27%。”由此可見,情商培養對孩子的學業成就、綜合發展至關重要!

那麼為何情商對學業成就有如此顯著的影響呢?

著名情商教育專家張怡筠博士指出:情商不僅是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同時也包含了一個人的自製力、抗挫力、自信心、樂觀等與學習息息相關的關鍵能力。

Ⅰ) 自製力
決定了孩子是否能抵抗遊戲等外在誘惑,安心坐下來學習,按照計劃完成學習計劃,實現學習目標。

Ⅱ) 抗挫力
當考試成績不理想,或遭遇其它學習挫折時(如上課回答問題回答不上來,被老師批評、作業不會做,被爸媽指責等),抗挫力強的孩子能夠很好的應對挫折, 并快速調整狀態重新投入學習。

Ⅲ) 自信心
自信心強的孩子,在考試前和考試時都能做到不過分緊張,正常發揮。 在平時的學習中遭遇困難時,也不會急於自我否定,而是積極尋求解決辦法。

Ⅳ) 樂觀
樂觀能讓孩子不論面對什麼困難,都能看到其積極的一面,從而取得不斷的進步。

有了這些能力的加持,孩子不僅能擁有熱愛學習的內驅力,還能主動尋找好的學習方法,在遇到困難時不灰心,及時總結錯誤,尋求解決辦法。





爸爸媽媽不可不知讓孩子參加課外活動的重要性

  目录 南無阿彌陀佛 爸爸媽媽不可不知讓孩子參加課外活動的重要性,不僅可以增長了見識,還可以讓其成熟、懂事。同時有助於孩子,在申請學院、大學、面試實習等目標時,學生的技能和潛力往往只能透過課外活動來體現 。 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家長和學校的關係關係 透過課外活動,可以提升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