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愛您 所以我學會了靜下心來聆聽您的心聲
當了媽媽八年,在頭兩年裡,我挺焦慮也挺好學的,看很多育兒書、公眾號和在線課程,渴望了解孩子、渴望在育兒路上有正確的指引,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 在孩子2歲大時,我走自我成長路線,一切的風景,都開始變化。
還記得初為人父母時,興奮、喜悅、開心、幸福滿滿,視為寶貝,形容他天真活潑可愛,想盡力給他全世界的美好。 隨著孩子的長大,由當初的喜悅開心開始焦慮、生氣甚至打罵,當初的可愛慢慢被定義為叛逆,開始變得像文章裡所說的手足無措呢? 怎麼會這樣?
實際上,所謂的孩子的叛逆,是孩子自我意識成長,他在用他的行為告訴世界,他在長大了,他需要尊重、他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他希望您聆聽他的心聲,他 是獨一無二存在的生命體。
當愛被不理解所代替,和孩子的溝通渠道被阻斷,親子關係變成生命裡難以言說的痛楚時,作為成人,不得不反思,我們究竟做錯了什麼。
我們總以為自己在孩子麵前擁有權威,總感覺自己可以像國王一樣對孩子發號施令,總以為是為孩子好,但如果不去了解孩子的需求,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不尊重他們作為一個個體 的人格尊嚴,你和孩子之間的鴻溝將永久性的難以逾越。
而真正在鴻溝之間架起橋樑的是——我們願意去了解孩子的心願,願意去傾聽孩子的需求,甚至就只是認真地聽他講一句“廢話”而已。
這份了解,是無論發生什麼事。 只要你都願意蹲下來,站在和孩子一般的高度聽孩子講述屬於他們的故事、情感和需求當孩子的獨特性被你聽見了,你和他們的溝通才會變得通暢順利。
親子溝通問題 ,我們常見的場景:
場景一 :父母想要靠近孩子,孩子卻一味地躲閃,躲閃到網絡遊戲的虛擬世界中。
場景二:父母想要和孩子談談,剛一張口,就被孩子一句話堵死:“知道了,別說了”。
和孩子溝通之前:管住自己的嘴,聽孩子說
家庭教育家林巨老師在他的書《媽媽,請這樣愛我》中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放學的時候,月月媽媽來接月月,老師很抱歉地告訴她:“月月的 臉被小朋友抓了,臉上有3道長長的划痕”......月月媽媽急了,沒等老師講完,衝著孩子大喊起來:“以後碰到這種事情就還手 ,記住沒有”! 月月似懂非懂地看著媽媽,只是木訥地點點頭,剛想要說點什麼,但被憤怒的媽媽拉著回家了。
相信任何一個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傷都有說不出來的滋味,孩子疼痛,家長們心中的疼痛更容易被激活,甚至被憤怒淹沒,想要替孩子做點什麼。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成人一味地捲入,並沒有去理解孩子在這件事中的感受,沒有給予孩子傾述的機會,那麼,我們就把孩子推向了更孤立無援的地步。
後來,老師和孩子溝通才發現,其實,孩子本不想用媽媽教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她想要躲,不想要打,她有自己處理事情的方法。
如果根本不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也不讓孩子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強行灌輸、侵略,會讓孩子的內心處於衝突混亂中,也讓親子關係變得生硬而強勢。
要認識到:孩子在遇到問題時,更需要被傾聽的力量。 他們需要在被傾聽中得到尊重、看見和接納,在被傾聽的環境中,獲得成長的心理營養和積極的力量。
傾聽:是孩子給予你了解他的一扇窗
“在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存在一個宇宙,它以無限的廣度和深度而存在著。孩子的宇宙是美好的,充滿靈性和神奇,而大人們往往被孩子小小的外形所蒙蔽 ,忘卻了這一遼闊的宇宙。不管是為了我們的孩子,還是為了我們自己,還是為了我們整個人類和宇宙的未來,我們都應該對此來自'孩子的宇宙'的呼聲,予以關注和回應
。 ”——日本臨床心理學家河合隼雄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想要被愛和被看見的。 他們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向我們傳遞信息。
從他們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再到用語言或模糊、或明確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感,這其中都離不開養育者對他們的關注和傾聽。
理解孩子的某種感受和需求,拉了、餓了,口渴了,還是害怕了、開心了,憤怒了,這些都需要我們耐心去傾聽。
我們去了解一個孩子內心浩渺的宇宙世界,需要保持真誠的耐心以及無比虔誠的對孩子的尊重,才可能傾聽到孩子想讓我們了解的聲音,在靠近他們的路上變得無比親密又安全。
平等而有愛的溝通,就是你會尊重孩子表達的需要,傾聽孩子表達的內容,並從表達的內容中去理解到孩子此時此刻的情感。 溝通渠道變得平行而獨特,溫暖而靈活。
而最終,讓我們與孩子心與心的在一起的,就是——“你聽見了我,你懂我”的這種情感。
傾聽孩子,我們可以怎樣做?
1) 站在和孩子一樣的高度,保持眼神交流
當我們能夠蹲下來和孩子談話,其實就是讓孩子明白,他們和我們一樣,是作為一個獨特的人的存在,理應得到重視和尊重。 他們說的話即使是無聊的、瑣碎的,芝麻般大的小事,我們也會認真傾聽。
2) 在傾聽的過程中保持好奇
如果你持續對孩子所講的內容好奇,那麼也許他們會沒完沒了地講很久很久。 比如,你可以用一些詞語來回應他:
“是真的嗎?”“啊,為什麼呢?”“接著又發生了什麼,然後呢?”“你能告訴我具體發生了什麼嗎?”“你是怎麼想的呢?”
當我們對孩子的內心宇宙保持足夠的好奇,而不是先貼標籤的自以為是,也不是想當然的論斷,你會從孩子身上學到很多,也會更加了解孩子世界的有趣精彩。
3) 不能一邊做其他事情一邊敷衍孩子,傾聽時需要保持專注
很多孩子在和父母講話的時候,父母要不是在看手機,要不就是在玩遊戲,孩子的講述變得“對牛彈琴”,久而久之,孩子一定會失去想要和你溝通的慾望。
父母不能專注的聽孩子講話,孩子感受到的是不被關注,是自己不重要,是沒有存在的價值感。 一種敷衍和漫不經心的態度足以讓一個孩子打消和父母溝通的念頭。 所以,當孩子要急著和你分享故事的時候,一定不要把他們推開。 專心專注地、全然地看見他們,就是給他們最好的陪伴。
4 ) 傾聽時,對孩子表達的事情要給予有效回應
有效的回應,是你要真切地理解孩子所呈現的需求。 比如,他們得了獎狀,就想第一時間告訴你,你所需要回應的是為他們感到驕傲,覺得他們做得這件事相當了不起。
當他們被同學不友好的對待,和你分享時,你所需要回應的是能感受他們的失落和無助,你可以做他們的後盾,讓其無論何時都可以向你求助。 有效的回應,是在傾聽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孩子的需求以及問題,提供全然的共情和他們需要的幫助。
5) 當父母有情緒時,傾聽要及時暫停
每一位父母都不是完美的父母,也會有各種負面情緒。 當我們被情緒所影響,無法做到傾聽孩子時,要及時暫停,而不是嫌棄孩子吵鬧、頑皮,不懂事。 任意給孩子的胡亂評價都可能讓孩子打消和我們溝通的意願。
所以,當我們疲憊不堪的時候,可以對孩子說:“今天我累了,沒有精力聽你講有趣的故事,明天吃完晚飯後,我們再聊聊好嗎?”
又或者,“媽媽今天心情不太好,想一個人靜靜,你可以一個人玩會兒嗎?等媽媽好點了就來找你,可以嗎?”
相信,當平靜的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孩子也會在傾聽中去尊重你此時此刻的需求。
要相信,一個被傾聽長大的孩子,他們會擁有強大的溝通能力和愛人的能力。 因為,在被傾聽中,他們已然收穫了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