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1日星期一

少批評,多鼓勵,孩子才會做的更好

目錄

南無阿彌陀佛

美國影片《師生情》中有這樣一段感人至深的情節:一位白人老師到社區給一群長期受種族歧視的黑人孩子上課,在課堂上老師伸出一隻手問其中一個孩子說:“告訴老師這一共是幾個手指?”那個孩子緩緩地抬起頭,漲紅了臉,盯著老師的5個手指,數了半天,終於鼓起勇氣,開口說:“3個。”面對這樣的錯誤,這位老師出乎意料地說:“太好了,你真了不起,一共就少數了兩個。”

我相信,沒有指責,只有鼓勵,這樣的教育方式下,每個孩子最終都會長成比我們自己更自信的人。

英國著名作家毛姆說:“自尊心是一種美德,是促進一個人不斷向上發展的一種原動力。”孩子雖小,也有較強的自尊心,他們在人格上也享有與大人平等的權力。 孩子的心理比較脆弱,極易受到損傷,大人尊重他們的自尊,會讓他們感到快樂、變得自信、積極向上,這是寶寶接受教育的最佳狀態。 當家長覺得孩子犯錯了,在糾正他的行為舉止的時候,恥笑他的缺點,會讓孩子覺得你是對他整個人的徹底否定。 舉個例子,當你對孩子說:“把玩具放回原位。” 你這樣說是在糾正孩子的行為,希望他能養成整理的好習慣。 但如果你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不是跟你說過要把玩具放回原位嗎?怎麼老是把我的話當做耳邊風。”其實你只是想糾正孩子的行為,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措辭,會讓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壞孩子,你討厭他。                                                                             

如果家長經常覺得孩子不懂事,任意批評、指責、刺傷他的自尊心,那他就容易產生自卑、緊張、退縮、產生敵對情緒,甚至憎恨家長,經常和家長對著幹,變得難以教育。

孩子的心,是非常脆弱而敏銳的,需要大人的細心呵護和理解。 一個合格的家長應該用愛心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堅持多表揚鼓勵,少指責埋怨,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和激發孩子的自覺性、積極性,進而使他們不斷克服缺點,逐漸完善自我。

樂觀情緒是自信心的一部分,是孩子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成分。 培養孩子的樂觀情緒,我們需要根據孩子的成長規律,抓住孩子的成長關鍵期,在幼兒園中培養孩子良好的自信心,在一年級時培養孩子的樂觀情緒,在二年級時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在五年級時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在六年級時引導孩子正確的評價自己,這樣在小學之前孩子能夠正確的形成自信的好品質。

針對少年兒童自尊發展的年齡特點,國內外心理學工作者都做了相應的研究。 其中孫鳳華等人的研究發現:隨著年級的變化,少年兒童自尊的發展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小學一至四年級呈上升趨勢,而小學五、六年級呈現出比較穩定的趨勢,但兒童自尊從初一開始下降。 所以,此時是自尊心培養的關鍵期。

圖片來自於網站

第一階段:觀察了解,檢測析因



通過測評題,分析孩子是否具有很強的自尊心,家長哪些做法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然後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這一個月的計劃。

第二階段:親子共讀,了解自尊

我們與孩子一起讀名人故事,通過名人的做法,了解什麼是真正的自尊以及自尊與虛榮的區別,並了解自尊心給人們帶來的一處,為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奠定基礎,並做好這一階段的記錄。

第三階段:行動起來,培養自尊

教會孩子拒絕虛榮,拒絕自卑,教孩子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然後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在行動中培養孩子的自尊心,並學會用恰當的方式批評孩子。

第四階段:空間拓展,鞏固自尊

這個階段,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學回復下身子、蹲下來與孩子說話。 要教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寬容他人,學會掌控自己情緒的方式方法,合理地發洩情緒,讓自尊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紮根發芽。

其實,每個孩子在最初的生命經歷裡,他們對這個世界是一無所知的,而且他們絕大多數的感覺記憶都是失敗的經驗。

於是,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他們對所處的環境充滿恐懼,只有在家長耐心的呵護和不斷的鼓勵下,他們才能逐漸地學會做各種事情,並累積一些成功的經驗。 所以,要想真正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家長就要認清鼓勵的重要性,同時還要學會怎樣正確地運用鼓勵。

如果家長經常覺得孩子不懂事,任意批評、指責、刺傷他的自尊心,那他就容易產生自卑、緊張、退縮、產生敵對情緒,甚至憎恨家長,經常和家長對著幹,變得難以教育。

適時又適當的鼓勵,是召喚失敗的孩子重整旗鼓的號角,是催促男孩在成功的路上馬不停蹄的鼓音,是澆開孩子心中那朵叫“成長”的鮮花的甘霖。 無論失意還是得意時,我們如果都能給以不同鼓勵的話,那麼就會幫助他們渡過難關,走向成功。

相信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能

每個孩子身上都具有無限的潛能,我們要相信只要經過適當的開發,他們任何事都可能學好。 所以,當他們在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出現問題或遭遇挫折時,家長不要總是指責和批評,而是要耐心地給予一些鼓勵,這樣會讓他們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這種動力會幫助他們克服人生中各種各樣的困難。

鼓勵孩子是家長每天都要做的功課

孩子的成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家長的鼓勵也不是三言兩語的事,我們應該將這兩件事都當作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來完成。 孩子是一個處於成長中的人,他們的能力需要不斷地培養,他們的價值觀也正在不斷地建立和完善,同時,他們的錯誤更是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 這些都需要家長一點一滴地幫助和鼓勵,想要一蹴而就是不現實的。

鼓勵孩子也要分清時勢

鼓勵並不代表一味地誇讚孩子“真聰明、真棒”,更重要的還要學會審時度勢,即不同情勢下要採取不同的方式,這樣才會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孩子遇到困難或經歷失敗時

別氣餒,相信你一定能行;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失敗哪兒來的成功;你需要我們做什麼? 我們會全力支持你!

當孩子犯錯時

沒關係,知道錯了改正就行;爸爸媽媽也有犯錯的時候,沒關係,重新再來!

當孩子有需求時

我們會盡量滿足你,如果你真的需要的話;你為什麼需要這個呢,說出來,我們一起研究研究。

當孩子取得進步時

祝賀你,你的付出有回報了;你真棒;我們為你感到驕傲和自豪!

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時

我們知道你努力了,相信你下次一定會做好;你其他方面都很優秀,說明你一點兒也不笨,只要以後多用功就行了!

每個小朋友的心靈深處都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賞識與肯定。 父母要自始至終給孩子前進的信心和力量,只要孩子有一點進步,哪怕是一次不經意的表揚,小小的鼓勵都可以讓我們的孩子激動好長時間,甚至會改變他的整個人生態度。 信任孩子,做孩子的朋友,才能激發他內心的動力!

改變思路引導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追求成功上,而不是先考慮失敗了怎麼辦。 發現孩子的優點,幫助他揚己之長,勇敢地去嘗試,逐漸習慣於考慮各種達到成功的途徑與可能性。



南無阿彌陀佛

若有任何人採用我們的照片,影片和網站進行“詐騙”,欺騙讀者/善心人士錢財,進行任何違法行為或進行任何旁門左道的東西,個人因果各人承擔,個人福田各人種。我們全家絕對。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佗佛!南無阿彌陀佛!


2022年10月30日星期日

斯坦福教授: 請用15種語境鼓勵孩子

 目錄

南無阿彌陀佛

一個人能否成功與他的思維方式有關。 思維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成長型思維,一類是固定型思維。 二者的區別在於,前者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得到提升;而後者則認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定量的,不會變化的。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做事不容易放棄,也更能從過程中享受樂趣。

1) 表揚努力~你很努力啊!

當孩子給你呈現一幅漂亮的作品時,可不要被喜悅沖昏頭腦,請記得肯定他為此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2) 表揚堅毅~儘管很難,但你一直沒有放棄。

當孩子完成一件對他來說很有挑戰的事情時,比如苦思冥想一個圍棋殘局,一次次嘗試操場上高高的攀爬架,無數次失敗後無數次反复嘗試,請記得肯定他的耐心和堅持。

3) 表揚態度~你做事情的態度非常不錯

當孩子對面臨的任務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時,可不要忘了抓住機會美言幾句。

4) 表揚細節~你在____上進步了很多!

當孩子在某方面能力有所提高時,表揚細節,越具體越好,比如:寶貝,你現在游泳時手上姿勢更標準了,而且換氣頻率也更加均勻了,比之前進步了很多,真棒!

5) 表揚創意~這個方法真有新意!

這是最需要注意的地方,看到孩子的奇思妙想,最容易讓人跟“聰明“掛鉤起來,可是奇思妙想真的是“聰明”嗎? 它應該是創意和思考的積累哦,是孩子在嘗試無數次可能性方案之後才收穫的腦洞大開呢! 所以,表揚”有創意“就對啦!

6) 表揚合作精神~你和小伙伴們合作得真棒!

一個人無論多能幹,能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如果孩子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完成了某件事,做得還不錯,請一定要抓住機會肯定孩子的合作溝通能力吧!

7) 表揚領導力~這件事情你負責得很好!

有些事雖然不完全是孩子一個人做的,但他是負責管理的,做得好是因為他有很強的責任心和領導能力,表揚到這個點上,能讓孩子知道,雖然他並沒有在每個步驟上親歷親為,但能made it happen,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

8) 表揚勇氣~你一點都不怕困難,太難得了!

表揚孩子的勇氣,是最能幫助他漲“自信指數“的時候。

9) 表揚熱心~你幫_____完成了她的任務,真不錯!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助人是一種美德,一定要表揚孩子的熱心,鼓勵他多多幫助別人。 同時也能讓他知道,克服困難的方法有很多種,除了自己的耐心堅持,向別人求助,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也是非常有效的辦法呢。

10) 表揚責任心和條理性~你把自己的房間/書收拾整理得真好。

能把自己的地盤整理好、把物品收拾好、照顧好,是有責任心,做事有條理的體現,這是孩子能做好其他事情的基礎,表揚和鼓勵那是必須的。

11) 表揚信用~我相信你,因為______。

良好的信用會讓孩子的人生道路更加順暢,所以要適時幫他建立。 比如和孩子約定什麼時,可以說 “我相信你,因為前幾次你說話都算數”,“我相信你,你一定會找到好辦法“……

12) 表揚參與~你今天參加活動時表現得很好!

參與活動,能開拓視野,吸收更多的養分,當孩子積極踴躍的參加活動,並在活動中表現不錯時,一定要鼓勵他的參與感。

13) 表揚開放虛心的態度~你很重視別人的意見,這點做得非常好。

從別人身上吸取好的建議和經驗,自己能力也會不斷提高,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一般都有著開放虛心的態度

14) 表揚選擇~真高興你做出這樣的選擇。

能出色地完成任務,有時是因為努力,有時卻是因為改變了策略,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表揚策略,也是培養成長型思維的關鍵呢。

15) 表揚細心~你記得_____! 想得真棒!

細心不僅體現在謹小慎微,更體現在孩子考慮問題的全面性和多角度。 出門玩的時候,孩子不忘帶傘,後來下雨了還真用得著,原來出門前細心的孩子特意查看了當日天氣預報,這時候,爸爸媽媽就該表揚一下他的細心和考慮周全啦。 親子溝通的目的,就是讓孩子「被看見」。




南無阿彌陀佛

若有任何人採用我們的照片,影片和網站進行“詐騙”,欺騙讀者/善心人士錢財,進行任何違法行為或進行任何旁門左道的東西,個人因果各人承擔,個人福田各人種。我們全家絕對。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佗佛!南無阿彌陀佛!


2022年5月31日星期二

從高維智慧建立良好孩子學習能力總結

 目錄

南無阿彌陀佛

在機緣之下我認識了羅柏韓老師老師給我上高維課程。在這個課程裡,老師用三個關鍵詞:覺察,選擇,責任把我帶入到了當下,讓我立刻去覺察自己當下的狀態,選擇這次學習我到底想要什麼呢?

我當時就是想要把孩子帶到高維,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學習一些新的自己不了解的東西;因無法負擔學費問題,為了讓能自己學會,並且去應用它,所以我承擔了罗老師的義工職務。

高維課程是由兩個大的部分:

1) 道~原則,規律

2) 術 ~方法,技巧等

老師講到傳統的管理是管人理事,往往我們在和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很容易看到的是人的行為,而且更多的是負面行為。 反而忽略了人的思維和感受,但是人的行為又是被思維控制的,我們想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必須影響他的思維才會出現我們期待的行為。

然而人在開心的時候最容易被激發,潛力最容易被激發,由此有一個快樂開關的理論。

我就想,我們為人父母常常都會犯同樣的錯誤,那就是當我們看到孩子某個行為以後,不會去探尋行為後面的思維是什麼,感受是什麼? 會直接教訓,指責,批評等,從而關閉了孩子的快樂開關,也就關閉了孩子的思維能力,孩子的行為問題也就得不到解決。

愛因斯坦成經說過:“沒有一個問題能在同一個層次去解決。如果我們當孩子的行為問題發生後,我們可以更多的探尋到行為背後的思維是什麼,這樣才能更好的去引領孩子找到更好的自己。”

是好的感受=對的行為

天使和魔鬼的例子讓我想到了薩提亞里面的一句話叫:“問題本身不是問題,應對問題的方式才是問題。”是想做天使還是魔鬼都是自己的選擇。 很多事情為什麼會是這樣的選擇,要更多的答案就的去問自己了。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我們如果可以做到不斷地去激發孩子的創造力,給予他們信任,支持,幫助,接納孩子所有的狀態,不斷的去正向激勵,那麼孩子的價值感,成就感,歸屬感都將遞增,親子關係變得更加和諧,孩子更快樂,情緒更好,思維會更清晰,行為更合理。

Y23法則,別小看這一個那麼小的數循環23次後居然有那麼大

學會堅持到至少23次以後,量變才會有質變! 夢想還是要有的,當就是要堅持23次後才會真正實現它!

三角形理論的認識

GPS導航儀思維,這個主要是幫助人清晰到底想要什麼? 想要達成什麼目標,現在是什麼情況,有什麼樣的選擇,自己做出具體的選擇。 在這一點上個人做的很不好,目標不夠清晰,對現狀也是有逃離,從而沒有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N+1原則

讓教練放下對教練者完美的追求,每次要求只要進步一點點就可以。 我經常會犯著急性的毛病,這個得時刻覺察。

三腦原則人的大腦分為爬行腦,情緒腦,智慧腦。 爬行腦和情緒腦是同時啟動的,只要他們兩個啟動了,我們的智慧腦就會處於司機狀態。 我們往往無意間就刺激了對方的爬行腦和情緒腦,就會產生衝突。 同樣的,當孩子在有情緒的時候我們去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往往不會聽,那個時候他的爬行腦和情緒腦在發揮作用,我們首先要安撫好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的智慧腦可以開始工作後再去講道理,這個時候才有效。


南無阿彌陀佛

若有任何人採用我們的照片,影片和網站進行“詐騙”,欺騙讀者/善心人士錢財,進行任何違法行為或進行任何旁門左道的東西,個人因果各人承擔,個人福田各人種。我們全家絕對。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佗佛!南無阿彌陀佛!





2022年2月13日星期日

ABC理論避免情緒失調

 目錄

南無阿彌陀佛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不是無師自通的。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學習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

想必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女兒都做生意,大女兒是賣扇子的,小女兒是賣雨傘的。 天晴時,老太太就為小女兒擔憂,擔心雨傘賣不出去;天陰時,老太太就為大女兒憂慮,擔心扇子賣不出去。 如此一來,老太太的日子過得很憂鬱。 鄰居問她為何總是滿臉憂傷。 老太太說明情況。 鄰居笑著說:“老太太,你真好福氣呀!天晴時,你的大女兒生意很好;天陰時,你的小女兒生意興隆。”老太太聽了,登時豁然開朗,轉憂為喜。”

這其中蘊含怎樣的道理呢? 同樣一件事,從不一樣的角度去想,心情就會很不一樣,人生的境界也會很不一樣!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艾爾波特 艾利斯已經把中國的俗語“想得開”上升到科學理論的高度,他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情緒ABC理論,也稱晴雨ABC理論。 他以一句很有名的話作為ABC理論理念上的起點:“人不是為事情困擾著,而是被對這件事的看法困擾著。”

圖片來自於網站

所謂ABC,A指事件(Accident);B指信念(Beliefs),也稱為非理性信念,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後,對該事件的想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這件事發生後,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onsequence)。 通常人們會認為,人的情緒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A引起,即A→C。  ABC理論則指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的間接原因,而人們對誘發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和解釋才是引起情緒更為直接的原因,即A→B→C。

圖片來自於網站

我們可以做

反思日常,我們頭腦裡的想法可能會出現“絕對化的要求”,“過分概括化”,“糟糕至極”,但我們可以嘗試著改變。

圖片來自於網站

絕對化的要求

絕對化的要求是指人們常常以自己的意願為出發點,認為某事物必定發生或不發生的想法。 它常常表現為將“希望”、“想要”等絕對化為“必須”、“應該”或“一定要”等。 例如,“我必須成功”、“別人必須對我好”等等。 這種絕對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為每一個客觀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不可能依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對於某個人來說,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獲成功,他周圍的人或事物的表現及發展也不會依他的意願來改變。 因此,當某些事物的發展與其對事物的絕對化要求相悖時,他就會感到難以接受和適應,從而極易陷入情緒困擾之中。

你可以希望成功並祈求成功,但是不能保證一定會成功。

過分概括化

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維方式的表現,它常常把“有時”、“某些”過分概括化為“總是”、“所有”等。 用艾利斯的話來說,這就好像憑一本書的封面來判定它的好壞一樣。 它具體體現在人們對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評價上,典型特徵是以某一件或某幾件事來評價自身或他人的整體價值。 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敗後,就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毫無價值”,這種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導致自卑自棄、自罪自責等不良情緒。 而這種評價一旦指向他人,就會一味地指責別人,產生怨忿、敵意等消極情緒。 我們應該認識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可能性。

糟糕至極

這種觀念認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那將是非常可怕和糟糕。 例如,“我沒考上大學,一切都完了”,“我沒當上處長,不會有前途了。”這種想法是非理性的,因為對任何一件事情來說,都會有比之更壞的情況發生,所以沒有一件事情可被定義為糟糕至極。 但如果一個人堅持這種“糟糕”觀時,那麼當他遇到他所謂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時,他就會陷入不良的情緒體驗之中,而一蹶不振。     

契訶夫說過這樣一句話: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裡燃起來了,那你應當高興,而且感謝上蒼——幸虧你的衣袋不是火藥庫。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當遭遇各種失敗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緒失調,就應多檢查一下自己的大腦,看是否存在一些“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識地用合理觀念取而代之。



南無阿彌陀佛

若有任何人採用我們的照片,影片和網站進行“詐騙”,欺騙讀者/善心人士錢財,進行任何違法行為或進行任何旁門左道的東西,個人因果各人承擔,個人福田各人種。我們全家絕對。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佗佛!南無阿彌陀佛!


爸爸媽媽不可不知讓孩子參加課外活動的重要性

  目录 南無阿彌陀佛 爸爸媽媽不可不知讓孩子參加課外活動的重要性,不僅可以增長了見識,還可以讓其成熟、懂事。同時有助於孩子,在申請學院、大學、面試實習等目標時,學生的技能和潛力往往只能透過課外活動來體現 。 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家長和學校的關係關係 透過課外活動,可以提升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