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童年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客體關係理論,是這樣解釋的:
幼兒出生的時候非常弱小,沒有安全感,我們一出生就有一個最大的恐懼,在母體裡面很溫暖,很安全,突然一下子出生了,小孩從媽媽身體出來後,就會感覺這個世界怎麼這麼冷,這種冷帶來兩人溫差,這就會帶來不安全感。
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理論,兒童時期他們的語言系統並未完全發展,掌握的詞彙量也有限,這些導致了他們很難用語言表述和宣洩自己的焦慮、壓力和無助。 進而,這些情緒會導致兒童出現品行障礙、厭學等問題。
面對這些負面情緒,父母往往會用批評、壓制、否定乃至斥責等粗暴手段,這樣積蓄在兒童體內的負面情緒得不到疏導,愈演愈烈,以至於導致嚴重的心理問題。
心理沙盤遊戲恰恰為兒童提供了有效表達和釋放情緒的途徑,通過玩沙子、玩具模型,他們可以讓自己的內心潛意識浮現,讓自己的內心世界通過具有原型象徵的沙盤得到展現。
按照心理學的原理,當人們把壓抑在內心的潛意識浮現在意識層面,這種直觀的感受會使焦慮、抑鬱、不安等負面情緒得到合理宣洩,從而達到有效的心理治療。
在沙盤遊戲過程中,我們不要去干預兒童的沙盤製作過程,因此兒童可以非常自由地表達自我。
此外,遊戲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兒童主要的活動形式和探索世界的橋樑,因此,不需要太多的指導,沙盤遊戲就很容易的被兒童接受。
與此同時,有些患有語言障礙的孩子過了1歲,還只能發元音,超過2歲還不會說話......他們因為溝通困難,逐漸的產生了羞怯、自卑、偏激等消極的情緒,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而兒童沙盤遊戲療法是一種非語言的心理治療形式,與大多數借助語言實施諮詢的心理療法相比,其對來訪者的語言水平無特定要求。
沙盤製作過程和沙盤作品是對內在意象世界的無聲表達,解析這些無意識層面的象徵語言可以理解兒童因各種原因無法使用語言,或感覺語言蒼白無力時的內心世界。
通過非語言性的遊戲過程,解除對兒童語言障礙的限制,發現其在語言表達時遇到的心理障礙,從而進一步的疏導和治療,讓患有語言障礙的兒童獲得重生。
心理沙盤遊戲是改善兒童心理狀況的一把鑰匙,可以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效果。
兒童沙盤遊戲的應用讓孩子可以在自由的空間中充分錶達自我,幫助孩子找到回歸心靈的途徑,解讀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改善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狀況,讓孩子的心理問題在沙盤中得以化解 。
榮格曾經指出,每一個求助者都是獨特的,我們是不能用已有的東西去套求助者的。 從這一點上來看,諮詢師更需要以“空杯狀態”對待來訪者,不能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投射到求助者的沙盤中去。 榮格還說,心理治療師必須放棄當一個無所不知、權威以及可以影響一切的人,否則所有的分析都是暗示治療。 所以,諮詢師清空自己,跟著求助者的思想和感情走,感受沙盤,傾聽求助者,和求助者之間共同探索,通過對話讓求助者頓悟,這才是諮詢師要做的。
根據,心理學的治療大概分為四個步驟:
Ⅰ) 意識化階段
無意識開始進入意識之中
Ⅱ) 分析治療階段
對求助者的夢、意象進行分析
Ⅲ) 社會化階段
諮詢師引導求助者將治療過程中獲得的進步遷移到現實生活中去
Ⅳ) 轉化階段
求助者無意識中的超越功能發揮作用,求助者心理問題得到解決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陪伴孩子進行沙盤遊戲,嘗試把自己縮小放到沙盤中去感受生活中環境是什樣的心情,抓住孩子內心最深處、最核心的部分從中了解孩子的心靈世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