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日星期五

愛自言自語的孩子情商高

 目錄



北美大約30%的寶寶有自己的假想夥伴,對於小男孩兒來說,用假想來創造一些動物或者是“變成”假想的伙伴是十分常見的。 通常,小寶寶們會在2歲時開始為自己創造假想夥伴,但18個月大的寶寶已經開始假想遊戲了,比如把一塊積木假當作餅乾或從一個空的杯子假裝喝水。

人們曾經一度認為與假想夥伴遊戲的寶寶是不正常、缺乏安全感、靦腆的。 這種誤解主要由於過去的研究主要將一些“問題”兒童當作實驗觀察對象——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一項相關研究中,就把兒童精神監護院的孩子作為觀察訪談對象。 那麼,也就不難理解人們把這種假想的遊戲夥伴當作一種消極誘因。

但是,即使和假想夥伴玩耍的寶寶們受到一些指責和非議,人們也仍然相信這些寶寶實際上比平常兒童更聰明。 兩項研究的結果綜合起來,顯示了這樣一個結果:想像力豐富的寶寶實際上比想像力貧乏的同齡兒童更加外向,但在智力上的差異則並不十分顯著。

有一個實驗,當毛絨猩猩們首次在家裡露面時,兒子認為是家裡多了些小寶寶,對它們寵愛有加。 在兒子步入艱難的如廁訓練時,那些猩猩們則被他橫七豎八地扔得滿地都是。 這是很正常的,寶寶們通常只是在自己確實需要夥伴的時候,才會去用大腦假想一個出來。 這些通常是社會化良好,樂於與人交往的寶寶,他們願意用想像去創造一個玩伴,因為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

從假想世界回到現實

根據心理學家莫嘉里•泰勒——俄勒岡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及《假想伴侶和及其創造者》一書作者的研究,發現“寶寶們在很幼小的時候就能夠有驚人的能力來想像 一個假想的世界,”她說。  “他們能夠靈巧自如地在假想夥伴和真實世界間穿梭游弋。”

絕大部分小寶寶們相信聖誕老人是真的,他們分不清電視中的童話和真實事物。 正如“芝麻街”節目中一個小寶寶解釋的那樣:“我知道那隻大鳥不是真的。那隻是一件裝束。裡面才是一隻普通的小鳥。”但是當進入他們自己的假想劇情 中時,小寶寶們則令人驚訝地遊走在真實和虛幻之間,完全頭腦清醒。

比如,一個小男孩曾經精心製作了一個農場,當他聽到爸爸媽咪的朋友們談論到他的農場時,他俯在爸爸耳邊悄悄說:“告訴他們這不是一座真的農場。”

在心理學家莫嘉里•泰勒的研究中,曾碰到一個小寶寶,經常用童真的話語告訴其他接受訪談的小寶寶們:“你知道,這只是假裝的,”或者,“她不是真 的。” 從而使她從實驗的困境中解脫出來。 可見,寶寶們能夠搞清自己假想的伙伴是什麼,因為假​​想是“寶寶們用自己的大腦控制的一種幻想活動”。

走出假想怎麼做

故事1:規則

當我的兒子一天晚上跑到樓上,用驚恐的聲音大喊道:“猴子和猩猩,媽咪!樓下有猴子和猩猩!”我就決定乾脆和他一起來游戲。

我宣布了一條規定,要求在我們家裡的所有朋友,不管是假想的還是真實的,都必須遵守同樣的規則。

“你邀請猴子和猩猩了嗎?”我問兒子。

“是的,”他回答到。

“他們禮貌嗎?”我問到。

“不,”他想了想,回答說。

“那好,現在應該是他們回家的時候了,”我說,然後我們就走下樓梯。

在樓下,我進一步用沉穩的語調要求那些沒有被邀請的“夥伴們”回家去。 這一招儿管用了,而且現在我可以偶爾聽到兒子也用同樣的方法請那些表現不好的“夥伴們”回家去。

故事2:接受

心理學家莫嘉里.泰勒遇到的一個事例,是一個小寶寶有一隻假想的病兔子夥伴。 這只病兔子必須小心照料,於是小寶寶竟然不肯跟隨家人外出。 泰勒建議再假想一隻護士兔子去照顧病兔子。 小寶寶的爸爸和媽咪照她的話做了,而真的就起作用了!由於病兔子已經有人照料了,小寶寶也願意跟爸爸媽咪外出了。

故事3:尊重

在我們家,一切也都狀況尚佳。 我們偶爾會驚跑從客廳到餐廳揚蹄奔跑的“馬兒”。  “猩猩”繼續跟丈夫和我一起同眠,還時常提議我們把床再升高些。  “白鵝”有時候會搬到門外的土裡去生活。 而“猴子們”也仍然可以來拜訪。 只要他們能在遊戲結束後把周圍環境打掃乾淨。 我們就是相當正常的了。

鏈接:假想遊戲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根據兒童認知發展水平認為:兒童的遊戲分為實踐遊戲(練習性遊戲)、假想遊戲(象徵性遊戲)、結構遊戲、規則遊戲。 假想遊戲是寶寶想像力發展的行為表現。 玩假想遊戲是寶寶想像的“起點”。

多數專家認為,經常玩假想遊戲的寶寶情商高。 而且,經研究發現,經常玩假想遊戲或有假想夥伴的寶寶有較多的微笑和歡樂,他們表現得興奮、快樂和滿足,堅持性和合作性也較好,長大後較少出現攻擊行為 ,較少表現出憤怒和悲傷。 充滿豐富想像遊戲的童年,將會給寶寶適應將來複雜、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打下良好的基礎。

現學現用,假想樂趣:

2-3歲的寶寶已產生了做假想遊戲的渴望,如何為寶寶創設一定的條件,讓寶寶享受假想遊戲的樂趣呢?您不妨試試這樣做:

Ⅰ)  對寶寶的假想遊戲行為表示肯定並支持。 如果您因工作忙碌或缺乏耐心,對寶寶的遊戲行為表現得十分冷漠;或者,如果您對孩子的心理髮展不了解,認為寶寶玩假想遊戲的行為很荒唐。 那麼,這種輕視、冷漠、嘲笑的態度很容易使您的寶寶放棄玩假想遊戲。 所以,您應首先肯定並支持寶寶的這種行為,然後創設條件鼓勵寶寶玩假想遊戲。

Ⅱ) 經常給寶寶看有簡單故事的圖畫書或給他們講故事。 寶寶玩假想遊戲的感性材料一般來自現實生活和書本上的故事。 因此,除了要讓寶寶充分接觸生活外,您還要給他們看圖畫書,給他們講故事,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從而為寶寶想像力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Ⅲ) 做寶寶玩假想遊戲的發起者。 如果您能經常從生活中產生創意,如講一個故事作為引子、提供合適的玩具引導寶寶參與進來,讓寶寶發揮想像繼續下去,寶寶一定會有一些意外的收穫。 如用一根竹竿代替魚竿釣“魚”,看看接下去寶寶會怎麼玩,當然您還可以進一步引導他們如何用小鍋煮“魚湯”等。

Ⅳ) 提供充足、適宜的遊戲材料。 一般來說,寶寶在假想遊戲中需要與現實生活比較接近的玩具,如家具、布娃娃、小汽車等,隨著寶寶的長大和各種能力的發展,他們越來越多地利用與現實物品 差別較大的玩具,如積木、泥土、盒子、紙筒等開展遊戲,玩法也越來越豐富多樣。 因此,您應根據寶寶的需要,為寶寶提供充足的、適合寶寶年齡特徵的遊戲材料。

Ⅵ) 尊重寶寶的假想夥伴。 在假想遊戲中,寶寶往往還會擁有一個假想夥伴,這個假想夥伴有時是司機,有時是護士……在這個假想夥伴的陪同下,寶寶玩遊戲的積極性會更高。 然而,由於心理髮展水平的局限,寶寶有時會把假想和現實混淆起來,如吃飯時,要求您給他的“小伙伴”也留個位置。

當您的寶寶出現這種情況時,您最好不要嘲笑和阻止他,否則寶寶會覺得很困惑,並影響其想像力的發展。 把復活節兔子下蛋的過程也詳盡地編造出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爸爸媽媽不可不知讓孩子參加課外活動的重要性

  目录 爸爸媽媽不可不知讓孩子參加課外活動的重要性,不僅可以增長了見識,還可以讓其成熟、懂事。同時有助於孩子,在申請學院、大學、面試實習等目標時,學生的技能和潛力往往只能透過課外活動來體現。 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家長和學校的關係關係 透過課外活動,可以提升良好的師生、家長和學...